互联网之困: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
原标题:【温馨提示】超八成受访者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使用手机软件这样做,能防
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刚置办新房就有装修公司打电话推荐设计方案?
这是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如今,谁没有接到过几个推销骚扰电话?谁的手机里没安装几个APP?这二者之间有联系吗?可能还真有。
近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据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绍,在回收的5458份有效问卷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占比仅为14.8%。遭遇信息泄露的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
宝马娱乐在线,省工商局公布中消协关于个人信息泄露问卷调查结果,
近九成手机APP要求获取位置信息
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但是,在实际运营中,APP运营者基本都是根据各自的意愿要求用户信息对自己“不设防”。
调查结果显示,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最多的情况,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读取短信记录权限、打开摄像头权限、话筒录音权限的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包括: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等。个人信息泄露后,约有三分之一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接受现状。调查显示,不少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另外,如果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记者查看自己手机下载的APP发现,要求使用定位服务权限的最多。其中,北京移动、菜鸟裹裹、大众点评、滴滴出行等APP要求位置权限是服务必须,但如爱奇艺、乐视等视频APP,蜻蜓FM音频软件,无他相机、黄油相机等拍照APP,下厨房菜谱软件,百度输入法、WPS文字编辑软件等,似乎与用户在什么位置并无太大关系,却也要求位置权限,这不符合必要原则。
目前,手机APP需要获取的隐私权限种类繁多,一些消费者不会去查看手机APP应用权限或用户协议,容易遗漏重点信息或关键描述,导致隐私泄露。
APP的“随心所欲”已经引起不少消费者警觉。报告显示,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比较严重,有67.2%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采集个人信息多数为推销广告
安全提示
虽然大部分运营者宣称自己要求更多权限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但这与用户的感觉并不一致。
消费者在使用手机APP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调查结果,77%的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获得位置信息后,可以更精准地推送广告。45.9%的受访者认为运营者就是为了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24.6%的受访者认为是从事诈骗窃取活动。
1.注意选用安全合规的APP产品和服务,并选择正规有效的渠道进行下载安装。
用户的感受来自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今日头条忠实用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使用今日头条时发现,头条根据她所处的不同城市,在页面上随时更改当地频道,还会给她推送当地新闻和当地广告。
本文由宝马娱乐在线城发布于世界互联,转载请注明出处:互联网之困: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
关键词: